这艏奇特的战列舰成为击沉“俾斯麦”号的主要力量一战成名

1921年,当以M3方案为基础设计的N3战列舰方案完成之时,五大海军强国已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关于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和海军军备问题的国际会议。海军造舰局局长尼丁森·戴恩科特目光敏锐地预测到主力舰的排水量会被限制在35000吨以下,于是其要求造舰局以35000吨为上限研制新型战列舰。

由于对战列巡洋舰的关注,造舰局全力对新型战列巡洋舰进行设计,但是一个转折为新型战列舰的诞生提供了机会。在华盛顿会议的谈判中,日本强烈要求保留其已经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最终英、美、日三方相互让步,日本可以保留和继续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美国则可以完成2艘在建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英国获得了建造2艘新战列舰的指标。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海军条约》正式签订,各海军强国的海军力量受到严格的限制。就是在条约签订的当天,英国国会批准了在1931年之前建造2艘战列舰的提案,这2艘战列舰将补齐皇家海军与美日两国在战列舰上的差额。到当年的9月11日,以O3b(O3b子方案则是“A”、“B”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设计,后面的“X”则与“A”炮塔位于同一平面上,三座炮塔呈三角形布局。尽管布局怪异,但是O3b的设计缩短了弹药库装甲带的长度,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其最终被选用)为基础的新型战列舰设计正式通过,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诞生了。“纳尔逊”级战列舰共有两艏,“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尔逊”级主要用于防范德国大型战舰进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期间“罗德尼”号参加了挪威战役并在战斗中被炸伤。进入1941年之后,“纳尔逊”级开始担任护航任务,而“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并且成为击沉这艘战舰的主要力量,可谓是一战成名。

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皇家海军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拦截了德国舰队。在这场巨人之间的较量中,“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击伤。在斯卡帕湾停泊时,“罗德尼”号经常与“胡德”号靠在一起,两艘战舰上的许多人都是朋友,他们没有想到仅仅几周后这艘皇家海军的骄傲就沉没了。下午13时,“罗德尼”号接到海军部的命令,要求其率领3艘驱逐舰立即掉头与本土舰队主力汇合,一同截击“俾斯麦”号。

尽管没能去美国进行维修,但是“罗德尼”号仍然保持着20节以上的高速,这对战舰的发动机组是很大的挑战。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罗德尼”号上的一台锅炉发生严重故障,其所在的锅炉舱也由于通风不畅温度上升至50度。舰上的维修人员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排除了故障,巨大的战舰继续以高速奔赴战场,而其身后的3艘驱逐舰由于恶劣的海况越落越远。尽管失去了驱逐舰的保护,但是“罗德尼”号并不担心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舰长汉密尔顿上校认为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合潜艇作战。在航行过程中,“罗德尼”号一直保持着无线电静默,这样不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以免打草惊蛇。

1941年5月25日,一直高速前进的“罗德尼”号放慢速度等待后面的驱逐舰,同时向坐镇“英王乔治五世”号上的海军上将托维发出一份非常简短的电报。11时,托维要求所有战舰向北搜索“俾斯麦”号。在“罗德尼”号上的汉密尔顿在研究之后认为“俾斯麦”号应该是向法国的布雷斯特港驶去,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托维并引起了重视,舰队开始向东北方向搜索前进。尽管已经失去目标的具置,但是“罗德尼”号仍然以21节的高速向东北方向前进。

1941年5月26日上午10时35分,一架“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发现了“俾斯麦”号,就在当天下午,“罗德尼”号也被一架德国飞机发现。傍晚时分,来自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的“剑鱼”式鱼雷机对“俾斯麦”号展开了鱼雷攻击。“俾斯麦”号最终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鱼雷击中了战舰的船舵,造成舵角卡在15度上,于是这艘战舰开始在海面上转圈。

5月27日上午8时,“罗德尼”号与“英王乔治五世”号发现了海平面上的桅杆,后来确认那是重巡洋舰“诺福克”号(HMS Norfolk)。很快“诺福克”号就发现了漂浮在海面上的“俾斯麦”号,其立即将目标的位置发给各舰。收到消息后,“罗德尼”号与“英王乔治五世”号立即转向,它们很快发现了目标。8时43分,“英王乔治五世”号首先向25000米之外的“俾斯麦”号开火。8时47分,“罗德尼”号以“A”、“B”两座炮塔内的6门406毫米主炮向目标射击。由于准确测算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罗德尼”号的首轮齐射就落在距离“俾斯麦”号约160米之外的海面上,第二轮齐射飞过目标,第三轮齐射对目标造成了跨射。

就在“罗德尼”号猛烈开火的8时49分,“俾斯麦”号开始还击。由于辨认出了“罗德尼”号,于是“俾斯麦”号集中火力向这艘对自己威胁最大的目标射击,其第二轮齐射对目标形成了跨射。“罗德尼”号的第四轮齐射标志着“俾斯麦”号命运的逆转,其中一枚炮弹击中了它。9时02分,一枚406毫米炮弹正中“俾斯麦”号的“B”炮塔,炮弹击穿了炮塔顶部装甲并在内部爆炸,整座炮塔失去了战斗力。与此同时,另一枚406毫米炮弹落在“俾斯麦”号“A”和“B”炮塔之间,“A”炮塔暂时失灵。“罗德尼”号的一轮齐射就打掉了“俾斯麦”号一半的主炮火力,这充分证明其炮弹的威力。

在对“俾斯麦”号取得命中之后,英国战舰打得越来越准,不同口径的炮弹不断落在“俾斯麦”号上,很快便摧毁了上层甲板和大部分火炮。当与目标的距离缩短到10000米之内时,“罗德尼”号上的152毫米副炮也加入了战斗。当距离缩短至2700米时,“罗德尼”号以右侧的鱼雷发射管发射了2枚鱼雷,其中1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这成为世界海战历史上唯一一次战列舰用鱼雷击中了战列舰的战绩。

上午10时后,英国战舰的炮火渐少,留下了漂浮在海面上不断燃烧的“俾斯麦”号。鉴于燃油已经不足,“罗德尼”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先后返航,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最终用鱼雷将“俾斯麦”号击沉。在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中,“罗德尼”号一共发射了378枚406毫米炮弹,其中有40枚取得了命中,其射速保持在1.6枚/分钟。战斗中只有1枚150毫米炮弹击中了“罗德尼”号,但还不及主炮射击时的极大后坐力产生的破坏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张楠个人介绍-搜狐体育
Next post 张楠 _ 基金经理档案 _ 天天基金网